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诉说趣闻
4
bxss.me
5
1'
6
@纽约时间
7
http:bxss.me
8
search
9
//bxss.me
10
c:/windows/win.ini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诉说趣闻
4
bxss.me
5
1'
6
@纽约时间
7
http:bxss.me
8
search
9
//bxss.me
10
c:/windows/win.ini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宾曰语云被法学教授投诉:严重侵权,“违法犯罪”!
二湘: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上海王”柯庆施之死的真相
毕业论文辅导| 你又不是伞,硕士论文|毕业论文|博士论文|课题论文不行就被硬撑了,靠谱的辅导机构才是晴雨伞!
缺人:60r/次,立结~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3年6月23日
2023年6月25日
2023年6月26日
2023年6月27日
2023年6月27日
2023年6月28日
2023年6月28日
2023年6月29日
2023年6月29日
2023年6月30日
2023年6月30日
2023年7月1日
2023年7月1日
2023年7月2日
2023年9月4日
2023年9月4日
2023年9月5日
2023年9月5日
2023年9月6日
2023年9月6日
2023年9月7日
2023年9月7日
2023年9月8日
2023年9月8日
2023年9月9日
2023年9月9日
2023年9月10日
2023年10月7日
2023年10月8日
2023年10月8日
2023年10月9日
2023年10月9日
2023年10月10日
2023年10月10日
2023年10月11日
2023年10月11日
2023年10月12日
2023年10月12日
2023年10月13日
2023年10月13日
2023年10月14日
2023年10月26日
2023年10月26日
2023年10月27日
2023年10月27日
2023年10月28日
2023年10月28日
2023年10月29日
2023年10月29日
2023年10月30日
2023年10月30日
2023年10月31日
2023年10月31日
2023年11月1日
2023年11月1日
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上班和上学之间,年轻人为何选择了上香?
维舟
2023-06-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新闻周刊
Author 维舟
如今,网上流行一个梗:“在上班和上学之间,我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年轻人的一句玩笑,那就错了:2019年以来,“寺庙”在社交平台上的搜索量增长了368倍,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不仅暴增,而且预定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接近半数。
这是让很多人都看不懂的一个现象:社会愈加现代化、年轻一代所受的教育也更好了,为什么他们竟会转身去求神拜佛,拥抱这类看似落后的“封建迷信”活动?
1
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热衷于上香?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这说到底还是年轻人没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把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
《新京报》评论就认为,这样的生活之路“显然走偏了”,毕竟向神灵祷告是虚妄的,“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
然而,“上香”并不必然只是指望天降横财,和“奋斗”也未必矛盾,不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为何主张新教伦理才是资本主义兴起的奥秘?
正如《北京日报》的社论指出的,仅仅说教没什么用,“与其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在‘求’什么”,从根子上解决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
这种心理需求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他们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增,原子化的个体又缺乏社会网络和公共机构可以求助,无论是父母还是亲友都无法有力地回应他们的困惑和面临的挑战,此时,神佛就成了最后的替代选择。
古人之所以迷信,与其说是其愚昧无知,不如说是他们那时还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对一系列影响自己人生的外部力量都无能为力,于是转而相信这都是冥冥中有神灵的力量在左右。
社会学家杨庆堃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中发现:“生活越艰难,人们越是倾向于寻求巫术和宗教的帮助;越是贫困的阶层,其成员也就越迷信。”
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相比起其他人,穷人可想而知更难掌控自己的生活,因而宿命论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可取的人生态度——把一切归结为“命运”,那就卸下了自己的心理负担,不用再为那些重要、但自己却无能为力的事而烦恼,并且还得到了一个让自己心安理得的解释。
按照现代的标准,任何传统社会都是迷信的,近代早期的英格兰既是“科学文明曙光”的时代,却也是占星术流行的巅峰。直到深入的现代化使得人们越来越有信心掌控外部环境,理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公共机构和法律规范的不断完善,才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须求助于巫术就能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渐渐地,巫术就不再是最优、更别提是唯一选择了,到最后,它甚至成为多余的了——如果吃药就能治好病,为什么还要找不靠谱的神婆?
这样说来,那到了如今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又有什么必要上香?
再现代化的社会,都还做不到掌控所有风险,甚至风险倒是比以前更大更多了。农民的生活是高度重复性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恳种地就是,至于天要下雨,那也不是自己能管得了的,就别操心了。然而到了现代社会,每个人从就学、就业、投资,生活日常,几乎无不都面临着抉择,社会的容错率又低,一步错步步错,而大部分风险又远远超出个体所能掌控的程度。
生活在传统社会中的人,在面对天灾人祸时当然也很脆弱,然而正因此,社会才会自发形成一种弱者相互支撑的社群文化。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不是孤立的,但在社会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亲族、同乡等传统的社会支持网络逐步瓦解,而公共救助机制却又不完善乃至根本缺失,这样,两头踏空的个体赫然发现自己要独自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社会又默认这都是个人的责任,这就给他们施加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当那些怀抱梦想的年轻人来到庞大、陌生的现代城市里寻求机会时,他们可能没想到那有多困难。动荡而陌生的生活耗尽了他们的力气,又失去了原本有机的社会纽带,在失败和失意时却没有后路可退,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沃土:人们相信社会是冷漠、残酷、弱肉强食的空间,任由个体面对无情的机器。
这些年社会之所以弥漫着焦虑,决非偶然,毕竟谁都能感受到风险在上升,而焦虑感的由来,说到底就是“面对不确定性,想控制又控制不了”。
一个反复出现的规律是:越是在那些结果难以预测的领域,人们就越是迷信。“墨菲定律”中有一句俏皮话:“散弹坑中没有无神论者。”因为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没有人能避开所有风险。
同样的,球赛结果极难预测(所以才紧张刺激),再老练的球员和体育记者都无法料见最终比分,因而球场上的迷信也格外突出,以至于有人相信章鱼能预测世界杯结果。当然,像彩票就更别提了。
无论是焦虑还是上香,本质上还是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此时,神佛就提供了稀缺的确定性——灵不灵且另说,但至少让人把这种压力转嫁给了一个超自然存在,最后就算事没成,那也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或做了错误选择,只是神仙们的问题。
2
求神还是求己
理解了求神的心理根源,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着手应对解决那种困境。
客观地说,当人们面对一个庞大、莫测又无法掌控的不确定世界时,对神灵的信念确实可以坚定他们的信心,抚慰心灵,并在法律难以保障的时候约束立约者的行为。因而看似吊诡的是:求神可能“迷信”,但却并不必然是“落后”的。
闽粤一带自古就有悠久的出海传统,而从事海外贸易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而且是高风险高利润的事业。
正因此,对这些地方的人来说,在神灵面前的契约所奠定的商业同盟、信仰所带来的敢闯敢干,都是他们更好应对风险时极为关键的。
鲁迅晚年曾在杂文《〈如此广州〉读后感》中说,很多人对广东人的迷信“加以讥刺”,他也承认“广东人的迷信似乎确也很不小”,“然而广东人的迷信却迷信得认真,有魄力”,不像江浙一带只不过搞点仪式糊弄一下:“广东人的迷信,是不足为法的,但那认真,是可以取法,值得佩服的”,而“中国有许多事情都只剩下一个空名和假样,就为了不认真的缘故”。
鲁迅在意的并不是“迷信”本身,而是信众的主体态度:如果是自发的、认真的信仰,那也是好的,这样才能投入地把事做好。
同样的,现在真正关键的恐怕也不是年轻人上香本身,而是他们是否有一种认真做事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应对自己所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
不确定本身是个中性词,未必就一定带来恐惧,它也可能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机遇,所以上一辈才有那么多体制内人抛弃铁饭碗毅然下海——相比起一眼能望到头的一潭死水,他们宁愿拼死一搏。
不是说他们那会就没有风险,倒不如说,当时那种对“明天会更好”的信念,部分是时代红利,但更多的也是因为一穷二白,没什么可失去的,人们多多少少相信只要敢想敢干,未来不至于比现状更差。对未来有好的预期让人倾向于选择挑战,拥抱不确定性,反之则宁愿选择稳定。
风险社会里没有“绝对安全”这回事,但国人常有一个牢不可破的幻想:只要抱的大腿够粗、饭碗够铁、自己的欲求够低,就能换来安全。大多数人更加倾向于接受确定性带来的痛苦,而非不确定性带来的痛苦——谁也不知道地火何时上涌,就选择那个最坚固的岩块吧。
就此而言,现在更值得警惕的,是社会上弥漫的保守、畏惧风险的心态。
这当然也情有可原,有位年轻朋友说,这两年他始终面临挥之不去的焦虑感,因为感觉自己的生活“处在失控边缘,也许一个很小的事情就会突然把我压倒”,这还是在他没有债务问题、父母身体健康、也没有孩子和家庭的前提之下,而这其中任意一个都是重担。
这两年来很多人都过得提心吊胆、步步惊心,关键就在这里:弱小的个体在巨大的风险面前本能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因为他们深知一脚踩空就是万丈深渊,除了小心谨慎,就只能靠运气。
这确实是当下无数年轻人的现实处境。剧作家莫斯·哈特在自传中就曾感叹:“我愿意斗胆做出这样的猜测:在一切成功的职业生涯的宏大设计中,运气始终是一个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所谓“运气”,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些普通人不可控的偶然性外部因素。
仅仅责备年轻人“迷信”,加以“奋斗”的说教,并不能解决他们的困境,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减少这种外部风险,给他们提供支持,重新夺回对生活的控制感。
这当然需要社会公共机构给予更多的保障,鼓励人与人之间的横向联结,而不是任由孤立个体去面对和承担所有风险,否则没有人能坚强到搞定所有问题。
现代社会要开辟出新领域、新可能,无不都需要冒险,但“冒险”并不意味着让人不系保险带一跃而下,而应当是在提供充足支持的情况下,鼓励人坚持独特的品质,向前探索和开辟新的可能。
人们上香,已经不是为了神灵面前的契约,而是个人主义的风险管理,寻求好运来赢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然而“好运”究竟从哪里来?在这个庞大的时代,每个人面临的不可控变量极多,也确实可能随时陷入复杂的潜规则,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什么也做不了,一个常识健全、认知正常的普通人,也能在暗礁遍布的大海上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与其说是“运气”,不如说是一种在不确定性的当下,认清形势并活出自我的“通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